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非遗民俗在其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梧州作为岭南文化名城
非遗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说起来你可能不知道
原来过年的这些习俗都是梧州非遗
01
拜龙母
龙母信俗,又称龙母信仰习俗,是西江流域民族基于对水神龙母崇拜,以祈求风调雨顺及颂扬行善、孝顺、感恩精神为核心内容,以龙母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故事传说、民间习俗和祭祀仪式等为表现形式的民间信仰文化。
大年初一,许多梧州人都习惯去龙母庙上香、拜龙母、行大运。龙母庙还会举行祈福、开金印等迎春活动。今天有不少去龙母庙上香的市民遇到了天上金光璀璨、“神仙出游”的景象哦~
.2.12
龙母信俗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表征,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具有历史、文化交流、社会教育与经济价值。年,梧州龙母信俗入选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2
舞狮子
梧州的大街小巷中,自年初一到元宵都有“舞狮拜年”。前有“大头佛”逗引,鼓、锣、钹声起伏,紧接着,狮吼、酣睡、出洞、起势、过山、过水、上台、发威……各式套路应有尽有。淋漓尽致表演后,便是“采青”,醒狮“吃”下一个生菜裹着的“红包”,接受奖赏。舞狮队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上门表演舞狮,献上祝贺,这时一般开门做生意的,都会给舞狮队一个小红包,祝大家新年发财。
藤县狮队是南派舞狮中的佼佼者,名扬东南亚,饮誉粤、港、澳、台,年7月代表中国参加第六届世界狮王争霸战,取得了第一名和“世界狮王”、“东方狮王”称号。
藤县狮舞以精湛的技艺闻名全国,在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03
抢花炮
抢花炮是岑溪市一项活跃于民间的民俗活动,其中以糯垌镇、诚谏镇的活动气氛最为浓郁。“抢花炮”的"花炮"其实是铁制圆环,外用竹篾缠绕。
抢花炮是一场勇敢者的博弈,一人点炮,红色花环冲天再降,场上的炮手们盯准落下的圆环奔跑,“抢花炮”真正体现了斗智斗勇,抢花炮者事先组队,分好掩护、阻拦、抢夺等角色,直至有一方带着花炮逃出抢夺的范围,花炮才算到手。
抢花炮的过程一般包括还炮、谢炮、抢炮、拜炮、供炮等内容,浓郁的民俗特点弥漫着一年的生活,代代传承,焕发着古老而又年轻的光彩,传递民众的朴素美好情怀。
年,岑溪抢花炮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4
吃猪油饼
和面、包馅、压模具、烘烤……手工制作的广西梧州市龙圩猪油饼,咬一口,酥脆鲜香,香味四溢。到了春节,吃上一口脂香浓郁的猪油饼,是许多梧州人从小到大的习惯。
龙圩猪油饼始于年,原为苍梧县龙圩镇新街何炳首创。当时叫“可口猪油饼”。年,他在龙圩(今苍梧县城)开设“何炳可口猪油饼店”,生意十分兴隆。解放后,何炳病故,其技艺由家人继承下来。年,何炳的家属加入苍梧县供销食品厂,可口猪油饼从此由苍梧县供销食品厂加工生产,并改名为“龙圩猪油饼”,使这一名牌糕点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于是龙圩可口猪油饼便闻名桂、粤等地。
年,龙圩猪油饼制作技艺入选第八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5
吃三黄鸡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煲鸡汤、白斩三黄鸡,是梧州人逢年过节的经典菜肴。岑溪的古典三黄鸡肉质结实而不硬,味鲜纯香带甜味、皮薄骨细、鸡肉味浓郁,具有香、甜、脆等特征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是岑溪美食的典型代表,在两广地区久负盛名。
古典三黄鸡是广西供港澳地区的历史名鸡,是广西目前唯一经过严格系统的选育没有引进任何外来血缘的优质地方土鸡。它体型小巧、外貌华丽、肉嫩骨细、爱啄好动。用古典三黄鸡做出来的白斩鸡、水蒸鸡,味道特别鲜美,是许多人心中节庆及招待客人的首选佳肴。
年,古典三黄鸡入选第四批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原来我们的生活
早已和非遗民俗息息相关
正是由于对非遗民俗的传承
我们的年味才会越来越浓
你还知道有哪些过年习俗也是非遗吗?
欢迎来和小旅分享~
文字
罗凯文
图片
罗凯文梧州掌上非遗
排版
罗凯文
审核
卢海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