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岑溪同城看更多本地资讯.
在岑溪市糯垌镇绿云村,凭借着一把剪刀和一双巧手,32岁的徐炎铭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手工达人,通过草编织手艺,他不仅提高了家庭创收,还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在他的引导下,已有30多位村民加入到手工编织行业中。
▲徐炎铭手把手指导村民制作草编工艺品。
景区偶遇学会草编织技术
“这样打开后,再折回来,然后用左手……”近日,在岑溪市糯垌镇绿云村南四组徐炎铭的家中,记者看到他正义务向乡亲们传授草编技艺。
谈起手工编织,徐炎铭称源于一次旅游的偶遇。据徐炎铭介绍,年上半年,他去云南丽江古城旅游时,看见一名70多岁的老艺人在景区内摆摊售卖草编织手工艺品。“当时看见老人的生意很好,心里想着自己能不能学习这个技能谋生。”此时的徐炎铭刚刚高中毕业,在广东一工厂内做着流水线的工作,不仅工作辛苦,收入也不高。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徐炎铭向老人询问是否能够传授技艺,老人告知他,做这门手艺要有耐性,不能凭借一腔热情,手艺可以免费交,但需征得其家人的同意。从云南回来后,徐炎铭将自己这一想法告知家人后,家人们非常支持。
▲徐炎铭家中所摆放的作品
不久,徐炎铭再次来到云南,开始踏上“手艺人”之路。“对方一直都是免费招收学员,但是想学的人寥寥无几,草编织技术快失传了。”从师不到半年时间,徐炎铭掌握了草编织的多种技法后,顺利出师。
刚出师的他,还是找了一份在工厂上班的工作,只是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的闲余时间,进行公开展示和售卖自己的草编织作品,“当时脸皮有些薄,偶尔出来做考虑的是增加一些经济收入。”
一次展示决心辞职创业
年底,徐炎铭在当时供职的公司年会上,向同事们展示了自己的手工技能后,技惊四座,大家对其编织的工艺品十分感兴趣,同事们的赞许给了徐炎铭很大的信心。年,他辞去工作,专注于棕榈编织的学习和研究。
正式全职做编织工艺品后,徐炎铭选择在景区和商业街摆摊,由于手艺出色,获到不少顾客的青睐,收入也比打工时要高。“每天的收入不等,高的时候一天可以有七八百元收入,特别是在景区、商业街等人流比较旺的地方,工艺品现场编织很吸引眼球。”徐炎铭说道。
▲徐炎铭制作的草编织工艺品。
徐炎铭介绍,编织工艺品的工具简单,只有剪刀、尖嘴钳、斜口剪卷尺和钢针。掌握了编织步骤,再加上有耐性,就一定能编出满意的工艺品。虽然工艺品编织的手工艺大同小异,但也需要时刻创新。
学艺时,他在师傅那只学了10多种动物和花卉工艺品编织技艺,通过这几年自己的不断摸索,他现在能够编织40多种工艺品,龙、凤更是其拿手绝活。“除了自己摸索,有时还要‘偷师’同行,不会的,就买人家的作品回来,拆开来慢慢研究。”
共同致富义务传授技艺给乡亲
每年旅游淡季,徐炎铭都会回家居住一段时间。闲下来的时间里,徐炎铭忙完农活后就会在屋前研究手工艺的创新和编织。在徐炎铭的工作室里,可以看到各种草编织作品,有动物、昆虫以及花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得知他从事这一行收入越来越好后,很多村民前来学习。
徐炎铭来者不拒,免费传授技艺,甚至不厌其烦手把手的教。在他的引导下,目前已有三四十位村民加入到编织工艺行业,部分村民还选择去全国各地打开自己的编织品市场。
▲徐炎东直播时向网友展示其作品。
年4月,徐炎铭在“快手”App上开通了账户,将自己的手工教程分享给广大网友。目前,已经积累了13.4万粉丝,线上学徒也有多人。“通过网络平台,我在网络上推广编织教程,最重要的是传承传统文化,草编现在已进入国家‘非遗’目录,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进来,能够凭借这门技艺过上好日子。”
据了解到,草编织的材料主要是棕榈叶,有时也可用彩带替代。由于岑溪当地没有大规模种植棕榈,因此这些材料需从云南、四川和越南购回。“其实我们这里可用种植,只要形成规模,这也是一个创收的途径。”目前,徐炎铭在自家的田地上种上了几株棕榈树,他希望随着乡亲编织工艺品的规模扩大,届时能靠着种植棕榈树和编织手艺共同致富。
来源:快资讯、广西新闻、南国早报(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