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年穿一身绿色作训服、一双解放鞋
86岁时,穿着跨栏背心就上了央视新闻!
他还是美国最害怕的人
一己之力突破西方国家技术封锁
但他的死在国内
却几乎鲜有人提起
他就是
理论物理学家、激光物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伯龙
(籍贯广西岑溪归义镇谢村)
他解开了钱学森的“密码”
领衔制造出中国第一个环形激光器
为中国的尖端武器,装上了“眼睛”!
让咱们的武器做到了真正的指哪打哪
没有他的发明
中国武器的精确打击,无从说起
投笔从戎
逆境仍思科学强国
年6月29日生。抗战时期为躲避纷杂的战乱跟随母亲回岑溪居住。此后随其父辗转各地,曾就读于杭州、武昌、岑溪、宜山等地的多所小学,也曾休学在家自修。他两次跳级,小学毕业时10岁半。
在家自修期间,全家居住在乡下,信息闭塞,父母又忙于工作,竟然错过了报考中学的时间。年9月,他考进蜚声战时大后方的桂林汉民中学。
年9月,高伯龙进入高中二年级学习仅两个月后,日军即进犯广西。高伯龙随学校撤退。国难当前,年仅16岁的高伯龙决定投笔从戎,抗击日寇。
当年即同报名从军的同学一起,徒步前往四川入营。然而目睹国军腐败,而他所在青年军大部并未开赴前线作战,使其从戎抗敌的愿望破灭,从而更加坚定了他科学强国的志向。
抗战胜利后,高伯龙重返校园读书。遂即于年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年毕业时,他被评为清华大学物理系当届两名优秀学生之一。毕业分配时,高伯龙希望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理论物理研究,这是他所热爱和擅长的方向,但最后他却被分到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参加工作以后,他认为只有多读书钻研学问,多做实际研究工作,才能报效国家。抱着这样的信念,在文革时期年代,高伯龙曾被隔离审查,后险些被发配农村劳改。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加之时时袭来的政治运动所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导致高伯龙罹患多种疾病,受尽磨难。
多年身处逆境之中,但高伯龙始终未曾泯灭科学强国的梦想,始终孜孜于学术研究。其日益深厚的理论物理造诣,为他在激光陀螺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艰苦条件下
突破美国技术封锁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和第一台氦氖红光激光器,并实行了技术封锁!于是,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末也开始研究,但因为当时我国的工艺水平实在是落后,无法达到研制要求,最终十几家单位都放弃了!
但是,再难也要上!他说:“就因为别人都下马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否则中国的这一国防关键技术就会夭折。”
在创业之初,钱学森将仅写有激光陀螺,简单原理的两张小纸条交给了课题组,,这两页纸上都是英语,只有一个光路图。这两张纸条就成为了当年研究的所有基础,被称为钱学森的“密码”!
但除了这张纸条,团队什么都没有,“就连铁架子、点焊机、高压电源这些最基本的器材都是自己做的。”高伯龙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不无感慨地说,更为要命的是,他们连制作激光器用什么材料也不知道。
再难也要做!时任团队负责人高伯龙和他的同事没有却步。没有实验场所,他们把废弃食堂改成实验室;没有软件,就自己动手编程;经费不足,就利用废弃的材料自己造设备、搭平台……
尽管实验室条件简陋,但他却把这里当成了家!在研制工作最艰难的时期,他每天在实验室都工作超过15个小时,而且几乎每一个春节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他带领的团队成员平均每年加班小时,多的超过小时,一年干两年的活!
从膜系计算、分析,到膜系设计,再到工艺设备制作,高伯龙带领团队成员一点点攻克。上世纪70年代末,他们终于成功研制出高精度反射率透射率测量仪,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然而,困难似乎远未结束:超抛加工、超抛检测、化学清洗……一个个技术难题又在等待着解决。
中华脊梁国士无双
年,他的团队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代激光陀螺实验样机!然而,要使原理样机过渡到实用阶段,还需进行工程化处理。
以我国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来说,要突破这道难关几乎不可能!已经50多岁的他,重新当起了学生,放下多年的理论研究,开始进行工艺研究!为了解决其中涉及的诸多复杂的数学推导和计算,他还自学程序设计语言,自己动手编程!
年,国内某重要装备研制进入关键阶段!国家要求在年底前完成环形激光器工程样机研制!
然而,镀镆这道世界性难题成为了一道关卡!他决定背水一战!就像着了魔一样,更加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甚至,当老伴把饭送到实验室时,他还埋怨老伴打断了他的思路!
以致老伴委屈地说:“以后再也不给你送饭了!”
年,高伯龙院士与团队部分成员在一起
他患有哮喘,在疲劳时,更容易发作!每个月他可能都要发作两三次!
他一发病,就躺在椅子上,喘不过气来。过半个小时左右,慢慢喘过气来后,他就对同事说:“咱们继续干”!
终于,在他的率领下,提前完成了任务!
随着激光陀螺的逐渐成熟,他又朝着激光陀螺的重要应用领域——惯导系统的研究进发!
年初,因为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长沙电力供应极其紧张。那段时间,实验室只有在晚上有电。
即将满80岁的他,却始终坚持每晚到实验室来观察数据,指导试验,而且总要一直工作到清晨停电后,才步履蹒跚的回家!
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全力奋战,通往成功路上的障碍被一一清除。
年,高伯龙与他的团队制成第一代实验室原理样机。
年初,高伯龙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工程化的某型环形激光器的新设想。
年初,高伯龙在几月之内交出工程化的新型样机。
在此期间,高伯龙还率领技术人员研制成功了全内腔绿色氦氖激光器,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这种制造技术的国家。
但久治不愈的哮喘病、高血压已拖垮了他的身体。然而,怀着对激光陀螺事业的深深热爱,他依然像红烛一样拖着带病的躯体坚持工作,用自己率直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化作一束至纯至强之光,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
他这如陀螺一般旋转不停的生命轨迹最终,定格在了年12月6日!享年89岁!
看看如今中国的镇国重器东风-31,巨浪-2以及即将服役的东风-41、巨浪-3等弹道导弹,无一不让国人自豪,让西方忌惮!
高伯龙曾说过:“外国有的、先进的,我们要跟踪,将来要有;但并不是说外国没有的我们不许有。”正是这种不断探索拼搏,未雨绸缪的心态,让中国在导弹测控领域不至落人下风!
现如今
我们每天被各种社会、娱乐新闻刷屏充斥着
小鲜肉随时会刷屏,某个明星的求婚可能成为头条
但是为了祖国装备事业呕心沥血的科学家
祖国的真正的脊梁
绝对不能被忘记,也不应该被忘记
回想起最近几年
已经逝世的各类国防界的大师级人物渐渐多了起来
而我们最应该做的
就是记住他们
将这种精神的火种传承下去,世代受用!
向国士致敬!
小编求求鼓励!
综合编辑: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