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210407/8822695.html
用心良苦“志”扶贫一山一人总关情
记象运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伟义
作者/肖珊
说他是名医,不是,但是他用良苦的心思医治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的百年老病。初见他,是在一个朋友的书法室里,身材中等,脸色偏黑的他坐在木椅子上,只见他低着头,皱着的眉头里写满忧愁,沙哑的声音里掩饰不住他对村民的担忧。他说:他的村庄病了,病了几百年了。省里给他的任务第一当然是扶贫,但扶贫首先得医治好那个村庄的大毛病,这个村庄就是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象运村。象运村风景秀丽,村后是岩崩岭,岭名副其实,巨岩如削,直插云霄,在底下抬头望去,云里面的巨石仿佛在俯瞰着你,直视惊心,这里地势险要,山路崎岖,林蔽石路,它曾是象运通往福安的交通要道,八闽三十六寨之一。爬到山顶,无限风光在山顶,峰顶以东是福安地界,以西是周宁地界,视野广阔,两地风光,尽收眼底。村前梯田层递,村里绿树环绕,老房子上的青砖黛瓦在碧水蓝天的掩映下,显得宁谧自然,整个村庄仿若浑然天成的高山明珠。村中竖立的碑志上生动的描绘了象运村的形胜:“群山苍莽,九龙西来裂壑以潜,迤逦数里,双涧交汇,一山峙立镇守关隘,兀起百尺,鬼斧峭壁,神工危崖,而屹上叠嶂,南来诸峰聚首于此,连峰以为帷帐,三面临空,左列碧潭储翰墨,右出悬空枕橼笔,坐视万山俯首,屹上旷阔,翠羽翻飞,蹄足跳踉,低岗浅谷,栖居胜处。”就是这样一个如世外桃源一般的村庄却狠狠地撕裂了张伟义的心。年的冬天,他一到村里便去走访象运的各个自然村,走访之下,听说了很多关于村庄不同宗族之间的纷争,他听了之后心痛不已,他意识到这个村庄的问题远没那么简单,摆在他眼前的难题不仅仅是村庄薄弱的经济基础,乡村治理方面更棘手,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象运村宗祠、干群,群众之间积怨深,群众时不时到县里市里上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当许多人在为春节做准备,买年货,购衣裳,大扫除的时候,他把几个村庄的村民召集到一起,请大家围坐在村委楼的办公室里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注定是个不同寻常的夜晚,几个村的村民如这般坐在一起“谈事儿”,是象运村几百年来都没有的事儿。张伟义俯下身给大家的茶杯斟满茶水后说:“今天请大家来这里呢?是请大家谈谈村里的事儿,重点围绕几点!一是请大家放下宗群观念,为村庄着想,完善道路的修建,路的畅通,直接关系到所有农户的农产品的运输以及整个村庄的经济的发展;二是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卫生环境脏、乱、差,户外茅厕及乱搭建的必须要全部拆除;三是各自然村的蓄水池要统一进行修建、改造,切保饮水安全。请大家本着为村里发展的初衷,放下以往的怨气,将过去的一页掀过去,心平气和的坐在一起有事说事儿。”许多村民听了他的话之后,并没有畅所欲言,而是坐在凳子上陷入沉思,象运村历史悠久,村庄里有刘、罗、许几家人在村里共处,村民因为不同宗,本位观念强,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闹得不可开交。张伟义深入了解后,他首先找几个说话比较有力的乡贤,与他们“谈心”,他入情入理地分析村庄的问题,强调和谐共处原则,劝说年轻人要化解积怨利用亲情和新时代的新观念去解开老人的心结,促进所有村民能够坐在一起共同谋划村庄的未来。年轻人见他说的如此诚恳,也都答应了他回家去劝说老人家。其实还没到达象运的时候,他就听说了象运村的情况,他当时心里底有许多疑惑,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那么好的地方,就是发展不起来呢?原因在哪里?全村常住人口不足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却有18户63人、特困人群(低保、五保)24户35人。他记得第一次由村民主任带着他走进“罗大叔”家时,他几乎不敢正视着眼前的这栋房子,偌大而古老的老房子坍塌了三分之二,房屋后半部分只见撒落一地的黑瓦片和腐烂的梁子木柱,上了年纪的老人戴着一个破边的斗笠穿着一件油光发亮的破袄子在火灶前炒菜,整栋房子散发着一股酸腐霉烂的味道。他心里一酸,当场眼泪都要掉下来。那天夜里,他回到村里的支书家,一夜辗转反侧,心里头的愁绪压得他彻夜难眠。经过深入而细致地了解了村庄的各种难题后,他制定了一个大方案。制定好方案之后,接下来就是请象运村的村民到村委集中,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没钱无米下锅咋办?他便一次次向上级部门申请,反复沟通,然后联系省农信联社等相关部门和村内“笔架山公益基金会”等组织,筹措扶困资金近20万元,一面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另一边帮扶贫困学生上学,切实解决村庄特困人群及贫困学子的后顾之忧。但要实现贫困户脱贫,根本还在于激活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张伟义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通过新建20KW光伏发电项目、种植嘉宝果,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入股周宁国投等增加村财收益;因人施策,分类落实产业扶贫、造福工程,教育扶贫等措施,推进精准脱贫,巩固脱贫成果,并成功阻断了贫困传递,确保群众脱贫不返贫。年,象运村全村贫困户实现脱贫。村里进村的道路沿着石壁绕行,不到四米宽的路面遇上会车的话,里边是石壁,外边是几百米高的如笔削的峭壁,司机都不知道往哪儿退车,看着令人胆战心惊。他一次又一次向上级汇报,申请资金造新路。现在新建6.5米宽的道路路基已初步建成。他争取了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以及有关部门多万元资金的支持,牵头引进广电网络进村,让村民无法观看有线闭路电视成为历史,组织新建村便民服务中心、诊所、幸福院等民生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开展村内“三清三拆”、改水改厕及农房的人居环境整治,令整个村庄十分干净整洁。他的所作所为,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深为感动,他同时也得到很多村民拥护,村里老百姓与干部之间的关系不像从前那样紧张了,群众对支部和党员的信任度大大提升了。村民许启修说,张伟义第一次到文潭村就问他:“村庄需要什么?我能为你做什么?”他回答:“一书,多少年来,从来没有村干部到我们村里问需要什么,就冲你的这一句话我们都心满意足了。”后来他提出来两个问题:一是山上的蓄水池太小,水质也差,一下雨,水像黄泥水一样,不下雨,水又不够喝;二是村庄路边坡下住有3户村民,但那里却没有安装路灯,夜间路上经常有蛇出没,好几次村民都踩到蛇,严重影响出行。于是,张伟义就在文潭村后山上新建了一口近10立方的蓄水池、为村庄安装了6盏新路灯。他笑着说,驻村后,经常到贫困户和“上访户”家里走走,跟他们聊聊早已成了他的扶贫“课题”,他会像老朋友一样,倾听他们的心声,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甚至发动他在省城的朋友们给贫困户捐款捐物,把温暖送到他们家。尽量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象运村离县城远,他就利用春节期间,把所有的村民召集在一起,开展了一系列迎春文体活动并举办“振兴乡村传承文明”为主题的首届春节晚会汇演,丰富村民的节日时光,推动村庄和谐。三年很快就过去了,目前他正在村里大力抓文化这一块,打造象运村村史馆,并利用村庄古道及红色革命文化底蕴打造老区红色徒步线路,以及红色教育基地。“要俯下身子,挑起担子,亮出牌子,做一名务实的驻村干部。”张伟义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我不姓许、不姓刘、也不姓罗。我就是来为你们办实事的”三年来,他用行动让群众见证了他是真正是为村民做事的人。今年元月初再去一趟象运,发觉象运这两年来,变化可真大。昔日荒芜的村庄周围种满鲜花,整个村庄环绕在花香中,像个大花园。“山中岁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天眷顾,万物欣荣,无饥馑冻馁,村民之间,不疏友间亲,乐此桃源,从容淡定。”我想,这应是理想村庄最好的解读吧。作者简介
肖珊,原名肖吉香,现在周宁文化馆工作,周宁县作家协会秘书长,有多篇散文,小小说发表在《闽东报》《厦门日报》《福建日报》《滴水缘》上,多篇散文被收入各种文集。
封面书法:倪进祥
主办单位:周宁县文联、周宁县文旅局
承办单位:周宁县作协
总编:肖林盛
责任编辑:李典义
执行编辑:叶宝培
总一百九十三期(年第十三期)
周宁文学?往期精选
雪的思绪
缪绿萍
为有源头活水来——记周宁县浦源镇东升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华
寄云门
后后井
周宁作协会员“端午吟”文集
周宁作协新址吟
周宁作家协会编辑部
投稿邮箱znwx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