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方兄问我:什么地方才是东山公园最美的风景?
他之所以这样问,乃是因为他知道我这个闲人也是和他一样,都是喜欢在傍晚有空闲时喜欢在东山公园活动活动手脚的人,喜欢到东山公园爬山的年轻人应该不是很多,至少可以经常去那里走动走动的年轻人不会很多,所以孔方兄才会对我这个同道中人发问。
东山公园最美的风景?
对于孔方兄的这个“最”字有点看法,都说各花入各眼,大家各有所好,对不同的景物当然会有不同的感觉来。
所以并没有直接回答,倒是提到了一个极佳的观看风景的地方或者说位置:你站在那里,可以看到从山脚蜿蜒直上山顶的盘山公路的五个转弯;可以俯瞰不远山脚下的两个体育场和篮球场,可以观赏到足球场上精彩的比赛;可以看到城区大部分的建筑物和街道,去感受这个小市区的勃勃活力;在这个地方,你也可以在傍晚的时候看到美丽的夕阳徐徐地落下远处的山梁,看到魔幻般的火烧云;可以尽力地呼喊再惊喜地倾听到山谷的回音......
美丽的景色是因为观看的人站在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孔方兄起初并不是很在意,认为只是我想推脱而找的理由。所以不得不在某个傍晚,给孔方兄做了次称职的导游,而这样的努力也没有白费,连孔方兄都连连称赞以前怎么就没注意到这个地方呢,不错不错云云。
“宝地”就在那个因为林火被烧的光秃秃的山的中央,周围没有路直接通到那里,到处是被砍伐了之后被留下来的黑黑的树桩,还有就是,它的周围被七八个山坟包围着。它是半山腰向山谷突出的一个小平台,站在这里,视野开阔,眼前美丽景色一览无遗。
却很少人能站到这里欣赏如此美景,也许是懒的多走动几步吧?也可能担心那些个低矮的树桩拌脚?甚至怕惊扰了那已经躺在地底下的魂灵?水泥的盘山公路走起来确实比山路来得舒服。
记得没修这些水泥山路前,特别是非典肆虐的那段时期,很多人却很喜欢从体育场背后的山路一直往上爬,跌跌撞撞地停停走走地通过高大的松树林,翻过一个个没有明显路径的山头。所走的地方,一路都是美丽的风景。
水泥公路修好了,摩托车“突突”地上去了,甚至小汽车也喘着黑色的粗气爬了上去,坐在上面的人们看起来很高兴,不知道他们是因为看到沿途的风景还是因为不用太劳累就可以登上山顶观看风景而高兴。只是总听到很多人抱怨没有什么风景可看,又匆匆地从山顶上坐车下来了。
我赞成有人提出来的禁止车子上山的提议,不仅仅是因为气愤于那不时从身边呼啸而过的辆辆摩托,喷出难闻气味大摇大摆把人挤到路边的小汽车。来这里的我们总要想想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吧?是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看风景还是仅仅是为了到此地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潇洒?
当孔方兄站在那个小平台看着周围美丽风景迎着风大声吼叫,引得周围虫子乱奔乱跳的时候,他真的是快乐的。得意忘形之时,竟也盗版引用了我的招牌签名句子:“牵你的小手,哼着两人的小曲,爬家乡的二百级,走那盘山公路,在路的尽头,偎依着欣赏落日,一直到老!”
其实真应该连嫂子也一起带来的,如果听到空方兄的真实宣言,虽然有我这个电灯泡在场,她怎么也会小小的感动一下吧?
这样的情景怎么也可以算是东山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吧?这样美丽的风景的构成,不仅是这山这树这路这花这草,还有想亲近大自然的我们自己。
自己之所以很喜欢来这里爬山的一个原因是,看着一个个走在身边的同路人,因为运动而变得放松,因为亲近自然而变得快乐,就觉得自己是在欣赏一幅活生生的美丽风景。
上文写于十年前,那时候的所谓东山公园还只是个计划,还仅仅是刚要开始建设,上山连大的路都还没有,只有爱爬山的人走出来的山路。
上山有两条路径:一为从旧的“二百级”上去,二就是从原来的体育中心后面的山上爬上去,从旧松香厂东门有个路口进去(现在的岭南人家小区旁边)。
那时候,一下班换了衣服鞋子就去爬山,爬山路,没水泥路,人少,树密,风爽......五点多上去,七点多差不多天黑回来......
现在公园样样设施都搞好了,反而亲近的时候少了......
可惜一时找不到十年前爬山时候的照片,现在却是另样的心情与风景了:
这让我想起了木心先生写的《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引用对这首小诗的评价:“......与一个愈来愈快的对世界的感受相比,从前的慢直接转化成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这是一种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尤其是这慢里透着的人性朴素、浪漫、耐性、果决......“
从前的日子,确实,过得慢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