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否会传染 http://pf.39.net/bdfyy/zjdy/151107/4722919.html
PHOTOBEIJING
导语
由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与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合作主办的“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于年10月11日至10月26日在中华世纪坛举办,此次展出的20组优秀作品,从来自全国的组投稿作品中评选而出。
由此,我们以摄影师为原点,通过他们镜头下深刻的人文情怀、深入的观察视角、高度的审美意识,开展中华各民族生活、民俗、文化的探索之旅,并对此发散思考。
年是一个特殊年份,回望即将过去的一年,举国上下经历了疫情爆发的至暗时刻,也曾拨开云雾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最后一公里”......的结束,也标志着21世纪的五分之一即将落下帷幕,中华民族在千禧年后的20年不断走向世界、拥抱世界;而与此同时,也有人“逆向而行”,坚毅地向着更偏僻的小镇村落进发。
本期内容,我们将通过展览中蒋建雄的作品《尧告村——中国西部山区少数民族村落的一个样本》,以影像回溯苗族同胞过去20年的生活,且看作者如何跳出摄影做摄影,将小众民俗影像推向文化中心。
蒋建雄
广西岑溪市人
《尧告村——中国西部山区少数民族村落的一个样本》
尧告村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的一个行政村,坐落在海拔米的摩天岭下,是中国西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普通村寨。年统计,全村有19个自然屯,户人家,口人。有史以来,尧告人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战胜恶劣环境,因势利导利用自然力,造福今世,荫及子孙,从事传统农耕稻作,谋取生存之道。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国苗族总人口为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在生产生活中,尧告人形成了特有的语言、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和精神特质。摄影人蒋建雄自年起,用近20年时光对尧告村苗族生产生活方式专题研究、拍摄,运用社会人类学,民族、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全面、系统、完整地记录尧告这一村落的生产、生活,民族、民俗文化等民俗事象。并将其作为一个社区空间来观察、研究,放到一定阶段历史过程来把握,作为一个影像工程来实施,用十多年时间进行影像和资料的采集、整理,建立起影像日志,集结成集,为一方百姓树碑立传,努力传播、保留民族文化,留下人类记忆。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2月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村委会所在地田边屯。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10月
尧告村的苗族民居吊脚楼依山势而建。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5月
尧告村典型的老式木楼,上层飘出,以防强盗攀爬。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11月
村民韦耀忠新建木楼,采用苗家特有的建筑工艺和技法施工,不用一钉一卯,图为师傅用木锤把房梁从柱桐的榫眼打过去,梁和柱形成牢固的框架。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5月
这座木楼是尧告村小学,该校是国家教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加强贫困地区小学项目学校。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10月
尧告村村小学老师教学生舞蹈动作。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11月
尧告村小学生玩简易跷跷板。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7月
杆洞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在尧告村传授急救方法。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2月
党高族族群部分族人合影。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9月
瑶寨屯大冲,杨贵富一家。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9月
梁玉才的家。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9月
农具镰笼(刀笼)。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9月
韦芳慧等加工制作苗布。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9月
水碾碾米。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10月
尧告村凡有红白喜事必设家宴,杀猪宰牛,招待宾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主食少不了手抓糯米饭。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9月
大冲屯露天宴会,共摆下多桌,庆祝公路通车。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9月
新禾节在学校操场举行的斗牛比赛。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10月
村民代表在村委会会议室开会议事。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9月
村民巡寨,各屯均建立了轮流值班巡寨制度,落实防火防盗措施。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2月
梁献忠的新娘韦兰春接进家后在伴娘的陪同下,由叔叔主持仪式祭祖。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2月
邻村送亲回门的卡车。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2月
韦仙文的儿子“三早(类似满月酒)”喜宴上收到的礼物,背带和背带心。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2月
韦仕万母亲去世,依俗先把棺材分拆抬上山,后把尸体抬上山装殓下葬。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5月
尧告村用牛和马犁耙田。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5月
尧告村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在家的村民以互助方式耕作,因梯田面较小位置高,牛马上不去,不得不用人力拉犁。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10月
尧告村田边屯韦正德妻子帮助江边屯亲家剪禾。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11月
糯谷在禾浪(禾晾)上晾晒20天左右可干,挑回家储存。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10月
梁玉龙(左)、韦任华收割水稻的同时收获禾花鱼,在田边烧烤午餐。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4月
青年韦建安在柳州开了一家发廊,成为尧告村老乡见面、交流的处所。
摄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年1月
韦朝关新开的淘宝网店,外销当地土特产。
在这20年间,摄影人蒋建雄即使身患尿毒症仍坚持一年两次按计划对尧告村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民俗风情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并采集了大量信息和影像,分“起源与发展”“族群与迁徙”“民情与风尚”“贫困与帮扶”“文化与教育”“崇拜与禁忌”“节日与庆典”“服装与饰品”等26个章节,草拟了《尧告村——中国西部山区少数民族村落的一个样本》8万字的文稿,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照片,并按此分类选择、组织专题,让尧告村的历史和现状的信息更加丰富、完整和系统,具有纵深感和立体感,成为人文地理图像志。
这是摄影人的伟大之处,也是民俗摄影的力量所在,他们为不为人知的故事发声,为边缘文化抒写大众记忆。《尧告村》的系列文化故事为这座小城增加了知名度,引起了社会和有关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