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伍德灯 http://m-mip.39.net/fitness/mipso_7004403.html8月24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西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自治区政府新闻发言人、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张志文,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黄汝焜,自治区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唐旭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薛彬主持。香港商报记者:广西拥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请问近年来广西在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重大举措?黄汝焜:感谢您的提问。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开放工作,坚持开放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广西开放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刚才张主任也全面介绍了广西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其中也有开放的一些成绩。因为开放的面很广,我这里举几个例子就可以反映出这几年广西开放发展取得的一些成就。比如,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从年的列增长到年的列,已覆盖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0省(区、市);北部湾港综合吞吐能力达到2.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迈进全国沿海港口前十行列;“湾企入桂”年签约项目达多个、总投资超亿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超过3.7万家,开放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开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把深入实施开放战略摆在重要位置,以南向为引领,以东融为重点,以北联和西合为协同,全力推动全方位开放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推进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实施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年实现货物吞吐量5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以上;着力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加快推进黄桶至百色铁路、贵阳至南宁高铁、平陆运河等一批通道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北部湾港降费提效优服,全力提升北部湾港综合服务水平。二是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沿江省份在北部湾经济区共建经济园区、出口加工基地。深入实施“两湾联动”,加快推进岑溪至罗定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以及一批铁路、高速公路、水运项目建设;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围绕汽车、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共同打造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川渝滇黔及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三是切实增强重大开放平台引领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版”,推动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和“一带一路”拓展。高标准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创新成果。加快建成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深入开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推动百色、东兴、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创新发展,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切实把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谢谢!中国日报记者:从刚才发布的情况来看,我区“十三五”时期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请问您如何评价“十三五”时期广西经济发展的总体表现?谢谢。唐旭:“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转型升级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经济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综合表现为“三个新”。一是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69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6.1%,高于全国同期水平0.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有新突破。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年达到4.43万元,-年“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5.2%。财政实力日益增强。年,全区财政收入.61亿元,-年“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3.7%,财政实力的增强对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有效防范风险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二是三次产业实现新突破。从三次产业看,“十三五”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亿元,达到.82亿元,年均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突破亿元,达到.49亿元,年均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0亿元,达到.38亿元,年均增长8.0%。三是产业结构呈现新变化。年,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6.0%、32.1%和51.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9%、19.9%和58.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农业现代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成功打造粮食、甘蔗、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等6大千亿元产业集群,蚕桑、中药材、优质家禽等3个亿产业集群,粮食和重要副食品稳产优供。工业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区持续深化工业改革,打造了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汽车、机械、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乘用车、工程机械、内燃机、电解铜、氧化铝产量进入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光电子器件等新产品快速增长。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全区持续推进服务业结构优化调整,完善服务业布局,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全区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增势平稳,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整体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总的来说,“十三五”广西经济发展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广西日报记者:广西“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的主要目标,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主要抓手。请问“十四五”期间广西在扩大投资、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黄汝焜: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广西始终坚持把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经济稳增长的关键抓手,深入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开展基础设施补短板“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实行投资项目审批“五个简化”、重大项目建设“五个优化”,推动重大项目和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至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0%,年在疫情严重冲击下增长4.2%、排全国15位、西部第5位;近三年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8万亿元,是历史上投资最多的三年,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下一步,广西将继续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系统谋划、重点突破,奋力实现“十四五”项目投资提速争先。重点将采取以下举措:一是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项目建设首先要有资金,下一步我们将大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转移支付等资金支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加快已下达资金拨付使用和项目实施进度,尽快形成更多实物量。积极扩大民间投资,大力推广和完善PPP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项目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列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引导募集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实施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扩大有效投资三年攻坚行动“五大重点领域投资超万亿”实施方案落实,加快“五网”三年大会战、“双百双新”项目建设,其中今年计划完成“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项目投资亿元以上,推进实施“双百双新”产业项目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个以上,新签约落地工业项目个以上,新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的特大工业项目20个以上。深入落实自治区领导联系重大项目(事项)责任和总投资10-亿元重大项目区直单位推进责任制,其中今年力争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亿元。三是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实施新一轮盘活存量土地专项行动,优先用于保障产业振兴需求,大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加快制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和落后低效产能淘汰政策,实行“有保有压”项目能耗指标差别化配置。完善政金企合作的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机制,我们每年都在召开政金企的对接会,可能下一步要对这个机制在现在的基础上更加完善里面的对接机制,积极推广“信易贷”,扩大政府融资担保业务覆盖面。大力推广投资项目承诺制、前期工作代办制,定期召开联评联审会议,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光明日报记者: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石,广西“十四五”规划《纲要》把推动产业振兴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请问“十四五”期间广西加快推动产业振兴有哪些考虑?谢谢。张志文:感谢您的提问。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培育“工业树”、打造“产业林”,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由年的16.2:34.5:49.3优化调整为年的16.0:32.1:51.9。下一步,广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将推动产业振兴作为“十四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推动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创新生产的思路也是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给予肯定的,深入实施“千企科技创新”工程,推进一批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集中力量打好汽车、机械、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施数据融合应用“百千万工程”。加快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鼓励重点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民营企业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平台建设,力促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二是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大力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集中力量全力扩大工业投资,力争三年累计投资万亿元;健全完善特派员服务工业企业制度,力促企业达产稳产增产。实施强企补链扩群,加快推动糖、铝、机械、冶金等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做优做强汽车、机械、电子信息、高端金属新材料等重点支柱产业链,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链,努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和绿色新材料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升级行动,力争“十四五”期间创建千亿元园区10个左右、百亿元园区50个以上、特色轻工园区50个以上。三是大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发展康养、文化、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支持一批新业态新模式项目建设,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重点打造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集聚区。积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实施“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千企万店入网”“百城百店百亿”工程,其中今年争取培育门店过百的品牌连锁企业5家、销售额超百亿元的大型商贸企业10家。四是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大力实施农业基础设施提升、现代种业与科技装备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等系列行动和工程,培育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启动实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五年行动,新增建设自治区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个以上;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个以上,力争“十四五”广西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70%。谢谢!央广网记者:“十三五”期间广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在哪些方面?谢谢。唐旭:“十三五”时期,全区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兜牢民生底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主要体现:一是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年增加元,年均增长7.8%。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2.42:1,比年缩小0.3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居民消费水平逐年提升。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比年增加元,年均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比年增加元,年均增长10.4%。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年,全区城镇居民家庭食品类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3.9%,比年下降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6%,比年下降0.8个百分点。二是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十三五”时期,全区城镇新增就业累计.5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累计50.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累计22.3万人;失业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3%以下;就业方面,每年我们都能提前完成年初的任务,重点群体就业保持良好态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结构逐步改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稳步提高。三是社会保障稳步加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和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52万人、.75万人、.58万人,比年末分别增加.89万人、.26万人、.40万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66万人,比年末增加.98万人。全区共有35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6万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四是公共服务稳步完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为63.3%,比年的54.3%提高了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为76.9%,比年的70.9%提高了6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升。市、县、乡、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全面达标,县城内基本医疗就诊率接近90%。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1.46万个,比年末增加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9.56万张,增加8.1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7.21万人,增加9.74万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全面振兴和提升步伐加快,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26年,比年提升了0.8年。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2%,比年提高1.5个百分点;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2%,比年提高0.9个百分点。谢谢!
薛彬:
感谢唐旭先生的回答。本场发布会是广西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最后一场发布会,感谢三位发言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大家再见!
来源:广西云客户端责编:邹春妍校对:梁楠审核:付晓霞在看点一下大家都知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