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波塘船夫教师倪华成38载撑渡船穿梭

站在岑溪,放眼世界

他,一个平凡的山村教师,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惊心动魄的创举,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可是,他演绎的却是人间最美的故事——

倪华成正在用渡船送孩子们上学

当大地还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当人们还沉醉在甜蜜的梦乡里时,当公鸡还没有引颈长鸣时,家在岑溪市波塘镇杨亦村滩急组的一个50多岁的汉子就已经起床了,他洗脸刷牙,随便扒了几口早饭,穿上救生衣后就脚步匆匆赶到黄华河渡口处,一个人耐心等待村子里四面八方的孩子前来集中。等均穿有救生衣孩子都来齐排好队了,他便按顺序让其中3个孩子有秩序踏上停靠在渡口处的一张竹排坐稳之后,便轻轻一撑竹篙,身腰微微一弯用点劲,竹排便离开岸荡在河面上向对面行去。待把第一批学生安全送到对岸后,他又撑排返回接送第二批、第三批学生……

  这个中年汉子就是岑溪市波塘镇杨亦小学的老师倪华成,他从年开始,就义务护送学生过河上学、回家,至今已经38年了,他被当地村民称为学生的“保护神”。他曾被广州助学基金会授予为“八桂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年还入选由光明日报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中国名“最美乡村教师”……

隔河相望孩子上学读书难

岑溪市波塘镇杨亦村滩急组一共20多户80余人,房屋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绿林修竹之间,境内最长的河流——黄华河,像一条带子蜿蜒绕过村前向东流去,河面水平如镜,波光粼粼,两岸风光秀丽,竹林婆娑,美不胜收。河中还盛产清甜鲜美的河鱼,什么黄蜂丁、鲤鱼、鲶鱼等应有尽有,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水产。然而,这个小村子离其他村落较远,加上黄华河的阻隔,与外界接触不多,祖祖辈辈,村民们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河的斜对岸有所小学——杨亦小学,它是全村唯一的一个教学点。美丽的黄华河成了滩急组的孩子们求学的“拦路虎”,因为沿河十多里内都没有桥,上个世纪70年代,孩子们每天上学,只能三三两两撑着自扎的竹排心惊胆战过河上学,由于他们年纪小,撑排技术差,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而,每逢下雨黄华河河水涨起来时,孩子的家长都不让自己的孩子撑排过河上学,以防发生意外,爱读书的孩子们便只好呆在岸边,听着斜对岸的学校传来的朗朗书声。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和不荒废学业,干脆把孩子送到离家几公里乃至10多公里的处在上游的外村小学就读,可这一来,孩子不但每天来回辛苦,而且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苦不堪言。无奈之下,有些家长只好让孩子们放弃读书去务农。于是,村民们多么渴望能有一个撑排技术水平好的大人,每天能撑着竹排,安全护送学生过河上学、回家,圆孩子们的求学梦呀!

护送学生殷殷情洒黄华河

年7月,刚满20岁的倪华成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务农。那年9月,杨亦小学正缺一个民办教师,村民们经过讨论,一致推举高中毕业的倪华成担任,经过上级审批,他很快获得通过当上了民办教师。有幸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倪华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到了去学校报到上课的那天,他早早地来到了黄华河渡口处,正准备撑竹排过河时,突然看见离河岸不远的河面上,一个学生正撑着一张竹排,骤然间,河水变急了,竹篙“叭”的一声掉到水里,孩子顿时惊慌失措,吓得哭了起来。倪老师连忙跳下水,游到竹排边,用自己的双手划、推,好不容易才把孩子和竹排安全地靠上了岸……

倪老师第一天到校上课,就发现了孩子们过河不安全的情况,感到非常担心,于是主动向学校提出,每天让他撑排护送孩子们过河,学校经过充分考虑,同意了他的请求。

从此以后,为了学生们的安全,倪老师除了担负每天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又多了一项沉甸甸的义务——撑排分批护送滩急组的学生们上学、回家。说到做到,每天倪老师都早早起床,在黄华河渡口处等学生,等孩子来齐了,就开始分批护送孩子们过河上学。下午放学时,他又等孩子们集齐后,分批护送孩子们过河回家。每一次船靠岸了,他还要一个个地扶着孩子们走上高低不平的河岸,如是年幼的学生,他还要亲自帮抱上岸。

  倪老师清楚地记得,年一个夏天的傍晚,他撑排护送着10多个孩子过河回家时,刚才还是晴空万里、极目天舒的天空,但竹排撑到河中央时,突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竹排在浪尖上漂浮,孩子们都吓得大哭起来。倪老师一面告诉孩子们不要慌乱,坐着别动,一面小心地撑着……10多分钟过后,竹排终于靠了岸,他一下躺倒在地上,摸着自己的胸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过河的安全,年,倪老师在当地镇政府、镇教管办的大力支持下,决心发动学生的家长购买救生衣。一说到要出钱购买救生衣,有些家长就不理解了:20多年来学生都不用穿救生衣,也不见出过什么危险,现在是否有必要呢?倪老师理解家长“想不通”,但同时他认为只要思想工作做得好,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他利用晚上的时间挨家挨户不厌其烦地做家长思想工作,宣传救生衣的好处和重要性。家长最终被说服了,纷纷购买救生衣给自己的孩子,每天穿上它乘排过河。如果遇上发大洪水的时候,竹排已经无法再安全撑得过河时,倪老师便会请来机帆船渡学生安全过河。

无怨无悔痴心不改护送情

据倪老师说,他护送学生过河38年来,最多时一个学期达到了14人,最少的也有3人。但不管人多人少,他始终是把安全把在第一位,学生每天能“平平安安上学,高高兴兴回家”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现任杨亦小学的校长倪长钊说:“从早上上学再到下午放学,倪老师都是形影不离的跟着孩子,把每一个孩子安全送到家长的手中。”

家长们都说,倪老师是学生的“保护神”,把孩子交给倪老师,他们一百个放心。

从年开始,每天往返不知多少趟,倪老师已经撑破了30多张竹排。每当竹排撑破了,村民都是主动找来竹子,和倪老师一起利用空余时间,一起编扎新的竹排。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由于倪老师小心谨慎以及高超的撑排技术,3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一起安全事故,他被公认为村里最出色的撑排师傅。现在已经初中毕业、曾就读杨亦小学的学生倪石兰回忆说:“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我都是和倪老师一起过河,和老师在一起感到非常安全。”

虽然每天要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护送学生,但倪老师没有因此向学校和家长要过一分钱补助。倒是一些家长多次主动表示,要给帮他一些报酬,可是他却摆摆手说:“黄华河的河水养育了多少人?可它向人们要过报酬吗?”受倪老师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滩急组乃至整个杨亦村呈现出文明健康的村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携手共进。

放飞希望山沟沟变了模样

38年来,倪老师凭着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挚爱,每天在黄华河撑排护送学生往返,每天在三尺讲台上无私奉献,改变了山村愚昧无知的历史,就像一轮太阳给大山带来了朝气与希望。

黄华河对岸的杨亦小学,是全村唯一的个教学点

为真正确保过河学生安全的万无一失,年,岑溪市交通部门为倪老师配了一艘长10米、宽2.5米的铁质横水渡船替代了竹排。从那以后,滩急组的孩子再也不用乘坐竹排过河了。“现在过河的学生只有3个,我每天用铁船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只需一趟,每趟5分钟,方便安全多了。”倪老师的欣慰,映照着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当有人问倪老师护送学生过河还能坚持多久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到退休。”

 “倪老师是村民的福气!”杨亦村党支部书记倪华钊感叹道。他说,自从倪老师来校任教后,滩急组小孩每年入学率都达%,小学毕业升入初中、高中,使一个总人口不足90人的滩急组先后飞出了8个大、中专生,其中倪庆泽考上了四川建材学院、倪飞宇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一部分学生中学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的,就在家利用学到的知识搞科学种养或学了技术外出打工,靠赚到的钱,几乎家家户户都建上了新房,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的装修,都达到了城镇的水平,而且室内还配置了彩电、影碟机、靓丽家具等跟上现代潮流的家庭用品,容貌焕然一新,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你的分享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素材来源:吴家宁/文图

·综合编辑:微观岑溪(转载须注明)

爆料请猛戳

赞赏

长按







































临沂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enxizx.com/cxsmj/10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