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地道美食南渡虾儿堆

EDM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qncyw.com/show/news?id=74909
今天的故事,我们从米浆说起。八婶在南渡镇上经营八记白助店已经第43个年头了,凌晨四点半,小儿子象威正在将泡发的晚禾大米打磨成蒸白助要用的米浆。晚禾大米打磨成蒸白助要用的米浆“米要选陈米,去年的米比较好,如果选新鲜米,磨出来没有那么靓,没有那么幼滑。”米浆要过机磨上两次才能达到制作白助所需要的细腻程度,这得多花上半个小时的时间。磨米浆的间隙,大姐象连也早早下楼,像往常一样帮着八婶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大儿子象南负责帮着八婶切猪肉,半肥瘦的猪肉是最靓的,比较香,又不会太过散。炸叉烧的技巧则掌握在四弟象威手里,店里秘制的炸叉烧也少不了米浆的加持,洗净腌制后的猪肉均匀地裹上米浆,轻柔地下油锅细火慢炸,酥香的美味正在滋滋的油声中凝聚。白助的制作过程充满了灵气,柔滑的米浆倒入盘中,匀成薄薄的一层,下到烧着沸水的大锅中加盖烫蒸。白助对火候控制要求极高,而掌握这项核心技术的八婶,对于时间的把控自然是成竹在胸。静待片刻之后掀开锅盖,盘里冒着大泡便是白助成型的标志。用刮板轻轻刮入盘中,等待它专属的食客到来。喜欢吃点肉的朋友也别担心,白助也有加入葱花、猪肉烫蒸的做法,点单的时候告诉八婶来一份肉助便可。出锅的白助洁白如玉、晶莹通透,根据喜好加入由骨头熬制,以蒜蓉、南乳、辣椒油等调料配制而成的秘制料汁,再配以金黄酥香的炸叉烧,最后点缀上翠绿的葱花,视觉上首先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一碗白助的灵魂,则在于那一勺鲜爽浓烈让人欲罢不能的汤头,有的客人吃一碗白助加三碗汤,吃到飙汗,但是还是觉得很爽快。爽滑微韧的白助厚薄适中,入口细糯甘甜,与咸香爽辣的汤水结合,再来一块酥香的炸叉烧,便可在嘴里碰撞出惊喜的美味。一碗叉烧白助,是几十年来南渡当地人早餐的标准配置,曾经被爷爷带着来吃白助的小孙子,现在自己也变成爷爷了,带着孙子也过来吃,一代一代传下去。在距离南渡镇20公里的岑溪市樟木街上,经营虾儿堆的梁哥和妈妈欧清莲也在为今天的营业做准备工作。虾儿堆是樟木街上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小吃,这家原木屋虾儿堆已经有37年的历史,传到梁哥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打开店门之后,梁哥就该去打水了,米浆的用水比较讲究,都是到岑溪的名井——大井打的水,做出来米浆的水质比较好。天色稍亮,刚打水回来的梁哥出发去取前一晚订下的河虾,又大又靓的河虾当天一大早才被捞出,是做虾儿堆必不可少的食材。今天的河虾品质不错,梁哥很是满意,趁着新鲜,得赶紧把它们下锅炒干,第一时间锁住鲜味。调制虾儿堆的米浆,用的便是一早从樟木大井打回来的水,拌上鲜葱以及刚出锅的河虾,虾儿堆的米浆比起白助要稍显复杂一些。早上七点,梁哥家小小的虾儿堆摊子准时开摊,小小的油锅前从来都分工明确。“做虾儿堆我妈负责炸,然后我就负责卷,跟老妈子整天在一起,感情肯定很好,有什么都可以方便沟通,促进家庭的感情。”上浆、下锅、炸香、卷皮,虾儿堆的制作一气呵成。炸得微黄的虾儿饼一出滚烫的油锅,便被温柔地卷入薄薄的石磨米粉皮中。虾儿堆最讲究现做现吃,里面是酥的,外面是滑嫩的,最好的就是刚炸出来的时候。梁哥家虾儿堆的名气离不开一碗小小的料汁,内酥外嫩的虾儿堆一上桌,蘸上葱油和骨头汤打底的秘制蘸料,入口的瞬间,一点鲜、一点咸、一点甜,美妙得恰到好处。如果说外嫩内酥的虾儿堆是温柔果腹的美味早餐,那么当米浆再在油锅里停留多一分钟,便成为了酥香脆口的虾饼,沥油出锅后,就是每个岑溪人儿时记忆中的美味。梁哥说,虾儿堆他们做了三四十年,希望在自己这一代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把它做成岑溪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中午1点,卷了一早虾儿堆的梁哥匆匆炒了两个小菜,跟放学回家的孩子们吃起了简单的午饭。八记的白助也卖得差不多了,象南、象威偷闲做了几样拿手菜,大姐象连则思考着待会收摊以后要去圩上给八婶买两件迎接夏天的新衣。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四十年的光阴过去,那一勺岑山溪水调制的米浆依旧柔滑洁白,一蒸便在热气腾腾中烘成透白如玉的白助,一炸可在油淋滚滚中得到脆韧交叠的虾儿堆,这便是当地人儿时最亲切的味蕾记忆,也是属于世世代代岑溪人的不老情结。-来源超级点子王岑溪生活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enxizx.com/cxsmj/12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