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布满山头的规模养鸡场、连片郁郁葱葱的蜜柚园、大气的民房错落有致……走进岑溪市梨木镇社护村,满眼皆是产业兴旺、交通便捷、民富村强的景象,谁也没想到这里曾经是“穷村弱寨”。“我们村过去集体经济收入只有出租山场的租金1.45万元,村民经济的主要来源是外出打工。”岑溪市梨木镇社护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庞伟光说。“一个村要是没有产业,就意味着收入没有稳定的来源,也可以定义为‘民穷村弱’。”谈到村里产业发展时,社护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洪芳感慨。年7月,刚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的陈洪芳和村“两委”干部经过走访调研,最终决定利用村里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租用新村组新塘岗顶林地建设养殖场,发展林下三黄鸡养殖。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养鸡项目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没有资金,陈洪芳通过发动村“两委”干部和贫困户入股的方式多方筹措到资金20万元,解决了项目前期资金困难问题。为了节约建设资金,陈洪芳和村干部们从场地规划、场地平整、动土奠基、挖沟、拉沙、拌浆、砌砖、场棚搭建、围边装电等所有工作都全程参与,仅用1个月时间就建成了这间多平方米的村集体养鸡场。随后,村里与岑溪市外贸鸡场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养殖合同,由公司负责提供鸡苗、饲料、技术、鸡病防治和肉鸡出栏时保价回收,有效解决了销售问题的“后顾之忧”。从年9月鸡场开始投入1万羽鸡苗养殖,到年8月共出栏肉鸡两批共2万羽,纯收入7万元。年6月,社护村争取到中央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建成了第二间村集体养鸡场,每批养殖规模2.5万羽,年出栏肉鸡4.5万羽,年纯收入15.75万元。在此基础上,该村主动对接本镇里汉村、云开村、平田村、泗祥村等4个脱贫村,通过发展“飞地经济”以土地、房棚、服务入股等方式,整合4个脱贫村资金万,共同打造了平方米的“第一书记综合产业园”,社护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年4.1万元提升到年18.1万元,增长三倍多。群众看到村集体养鸡获得了较好的收益,纷纷加入到养殖的脱贫致富行列。目前,该村共有每批养殖1万羽规模的养鸡场36间,年出栏肉鸡72万羽,纯收入万元,成了全市乃至全区养殖规模最大、年出栏数量最多的“养鸡致富村”。“我们村现正在筹建一个养殖规模为头西塔尔牛、年产值万元的养殖场,加上养猪、养羊、养鱼、养蜜蜂等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养鸡为主、其他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陈洪芳笑着说,他们村还利用好土地,注重念好“种”字诀,除种植了亩三红蜜柚外,还利用旱地种植砂糖橘、澳洲坚果、五指毛桃和中草药、优质稻、大豆等特色产业,并念好“管”字诀,以资源谋收益。该村共有集体林地余亩,通过重新与林地承包者签订林地增值租赁协议、管护好公益林、维护好村水厂、出售养鸡场鸡粪肥料等科学管理措施,让躺着的资源变成流动的资金,获益超过万元。据悉,该村通过多元化的路径,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和群众的收入,实现了从“穷村弱寨”到“富民强村”的蜕变。现在,这个只有户人的小山村,预计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0.49%;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92万元,同比增长11%。(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