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有一个大学退休教师放弃了清闲生活,回岑溪开农场繁殖“草香猪”和养殖珍贵的石龟等,而今正申请注册成立“那蓬香”家庭农场。这个农场的主人不简单,他是退休回岑创业的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理工学院物理教师张金全。
在大隆镇那蓬村,有一个呈圆形的占地两亩的家庭农场,不远处还有一个近一亩的草场。农场里放养着陆川猪、巴马香猪和自繁的“那蓬香猪”,场子四周有水环绕,水里爬满了乌龟,场里有一个凉亭、26间猪舍、平方米的一层水泥楼房和两座沼气池,利用沼液淋种的猪草长得茁壮,而凉亭顶上和楼顶还养着乌龟,此外还养了泥鳅和黄鳝,农场的立体、绿色、循环养殖特色令人赞叹不已。
惊人之举回乡养猪
年9月,刚退休的张金全本该与家人在南宁生活,享受儿孙绕膝的闲适生活和天伦之乐,然而,他却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回老家岑溪大隆镇那蓬村搞特色养殖。
想法一提出,就遭到家人一致反对,老伴也不理解。张金全说,“我想回家养猪养龟,既充实退休生活,从劳动中提高体质,又能发家致富,还能让群众从中看到希望并引领乡亲致富。何乐而不为!”其实,他回乡创业的梦想归结于几年前吃巴马香猪,他说发现巴马香猪肉特别香,于是暗暗萌生了要退休后要回老家养香猪的想法。
为了这个创业梦,他义无反顾地怀揣多年的积蓄20多万元回到老家岑溪大隆镇那蓬村。拗不过他的老伴随后也回乡帮他。
成功繁殖新猪种
说干就干。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那蓬村,张金全坐在父母留下的土坯瓦房,望着只有一亩的土,他给自己打气,既然回来了,就要做得像模像样,创出一片天地!
他投资了20多万元在建起平方米的水泥楼房,盖起26间猪舍和两个沼气池。为了省钱,农场建设过程中,除了请建筑工人,他自己也参与当起泥水工,起初做得腰酸背痛,后来慢慢适应了。
筑好了“巢”,张金全从陆川、巴马买来种猪繁殖陆川猪和巴马香猪。随后,他尝试本地公猪和巴马香猪杂交,并成功繁殖出被他取名为“那蓬香猪”的新猪种。
张金全想,如果给那蓬香猪喂草,相信猪肉的品质会更好一些。他在年冬天种了近一亩的黑墨草,在来年的开春种了红薯藤。他将草、红薯藤和老菜叶混着野生猪草做成猪食,甚至给猪投食木薯茎,猪果然爱吃。“此后我们基本告别了饲料喂养,猪吃的这种耐粗饲,生长慢,肉质自然好。”张金全毫不保留地说,而今农场里养着头猪,每头长到15~25公斤即可出栏,主要销往南宁、巴马。
期待与乡亲同致富
张金全的房间里有很多猪和龟等养殖的书籍。他说仅看书是解决不了遇到的养殖病害等问题的,只有带着问题去翻阅书籍,还得去实践。
四周环绕着水的农场里养着名贵的石龟和小鳄龟,张金全说,石龟有抗癌作用,种龟每年产一次蛋,每次产10来枚,他养的石龟出壳就能按市价卖元每只,养至1~2斤左右上市能卖~0元一斤。而小鳄龟售价比石龟低得多,卖60元每斤,是平民的餐桌菜。他目前还培育了种龟,种石龟价值1元每斤,种鳄价值元每斤。
你可以在张金全的农场看到,大的鳄龟已有20多斤,场里约各有50只石龟和鳄龟,很多龟爬进了张金全的房间。“别看这些龟不多,但一张床底就可藏龟价值数十万。”张金全说,他的农场现在规模不大,计划赚钱后再投资,把农场做大,计划以后引导乡亲养陆川猪、巴马香猪、那蓬香猪和养龟的技能,必要时还可以为他们提供资金帮助。
·素材来源:庞广蛟、网络图片
·综合编辑:微观岑溪(转载须注明)
你的分享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