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通知!最近,如果您的孩子出现嘴角起泡、手上起疙瘩、持续发热等症状,那么岑溪的家长们可得引起重视了!
目前,手足口病仍处于高发季节
5岁以下儿童
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易感人群
共同居住的家属很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帮凶
成年人及大龄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后往往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但可以持续向外界排出病毒。
此外,部分家长不注意个人卫生,极易将屋外的病毒带入屋内。在接触小孩前务必注意手部卫生,清洁大手,再拉小手。
接种疫苗最有效
今年的手足口病来势汹汹,现在(9—11月)是第二波发病高峰期。重症病例多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接种EV71疫苗是目前预防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最有效的手段。
据了解,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大部分家长只有当孩子的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疱疹后,才意识到孩子可能患上了手足口病。
其实,手足口病是有早期信号的,如幼儿哭闹次数增多、口水增多、饮食不正常、食欲下降、拒食、易惊等。
日常预防很重要
疾控专家提醒,除了接种疫苗,日常预防也很重要,除了让幼儿注意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最主要的还是勤洗手。
所谓的勤洗手,就是幼儿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打喷嚏后。家长及看护人在接触孩子前,或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不与其他患儿接触。
此外,孩子餐饮具、奶瓶使用前要煮沸20分钟或进行高温消毒;尿布、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
患病须隔离治疗
如家长怀疑小孩得了手足口病,医院医院就诊,村医(个体诊所)不能接诊5岁以下发热儿童。
因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很强,患病后必须居家隔离治疗。
在家期间,家长及看护人除做好日常预防措施外,还应密切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孩子出现高烧不退、精神差、烦躁、呕吐、嗜睡、肢体无力、抽搐等症状,医院救治。
居家隔离治疗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在此期间内患儿不要外出,不与其他儿童接触。
同时,要注意居家消毒,地面、家具表面、玩具等要每天清洁,每周用含氯消毒液消毒1~2次。
被患儿粪便、疱疹液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清洁后也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危及生命。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
高发期手足口病来势凶猛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
如果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
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同时要密切观察!
手足口病症状
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
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手足口病预防方法
一、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二、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三、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四、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五、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六、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专家提醒家长,发现小孩出现发烧、皮疹、呕吐或烦躁等异常情况时,应医院就诊。
看完记得提醒身边的宝爸宝妈
一定要做好提前预防!
这个季节千万要留心孩子的状态
希望宝宝们都别中招!
来源:综合南宁疾控、南宁晚报、网络
广告合作:电话(白癜风用什么中药治疗北京哪个医院对白癜风治疗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