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调研组到岑溪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我市市委副书记韦学文、市委组织部部长蒋新军、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耀宏一行陪同本次调研。
调研第一站:南渡镇
南渡镇井河村:
天龙红茶百福山有机生态茶园
(图右:梧州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马士成
现场品鉴天龙红茶)
天龙红茶条索肥硕,金毫显露,花蜜香明显,滋味温和醇厚,耐泡度高!受到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调研组连连称赞!
育苗苗圃指导
调研第二站:梨木镇
梨木镇里汉村:
村委干部在会上向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调研组汇报“岑茶”种植、外销历史。
据相关资料查证:岑溪种茶已有多年历史。乾隆四年()县志记载:“岑向无茶,止大峒山巅植之,其味甚佳,故有岗茶之名。
迄今各乡近山处尽种,而谢孟堡山场所植尤夥,远近贩鬻,为利颇饶。”宣统二年()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茶叶石(约30万斤)。解放前茶叶盛产于清末民国时期;主产区是樟木山心,梨木乡的双元、里汉、泗祥,大乡的奕清,筋竹乡的横山,其他各乡也有种植。清末民初,茶商在县内樟木、筋竹、新圩、南渡、水汶等圩市,共有茶庄22间,经营茶叶收购、加工、外销,清末称茶叶为本县大宗农产品之一.民国22年()出口茶叶担。
民国26年统计,全县(不含解放后划归岑溪的三堡、糯垌地区)茶园面积1.万亩。年产茶叶.2吨。岑茶各具特色,如珠圆玉润的山心茶,色香味兼优的里汉茶,香味浓郁持久的三贯茶、三都茶、古浪茶,独具板粟香味的朝阳茶,在广东、梧州等地都享有盛誉,统称之为“岑茶”。
解放后的合作化时期,大力推广种茶,年,容县专区派专业技术人员在糯垌塘坡建立茶叶生产试验站,引进云南大茶叶、福建铁观音、水仙茶等良种。
年国务院定岑溪县为茶叶生产重点县,同年广西省农业厅在梨木乡召开茶叶生产工作现场会,同年县委领导和梨木乡双元村茶叶专业队长出席全国茶叶生产先-表会议。茶叶出口最多是—年,平均每年出口茶叶.34吨,其中年出口吨。年推广良种茶及密植栽培等新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茶叶生产由原主产区发展到南渡、三堡、诚谏、归义等一批新产区。年岑溪县获得梧州地区推广茶园密植栽培科技成果三等奖。年是全县茶园面积和产量最高的一年,茶园面积达到2.44万亩,年产茶叶多吨。南渡镇是全县产茶最多的一个镇。
调研第三站:筋竹镇
筋竹镇云龙村:
天龙红茶云龙有机生态茶园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调研组表示助推岑溪茶业发展,重新逐步扩大岑溪茶叶基地规模,合理规划茶产业发展布局,推进全市茶产业精准扶贫。
来源:长寿之乡茶文化合作:,
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