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年底了,岑溪又要喜事连连了。
在岑溪,自古不论婚丧嫁娶就有自家办酒席的传统。像结婚、搬新屋、生孩子、给孩子办满月等等,都是需要摆上酒席,大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酒席的。
办酒席在岑溪很是隆重,在农村地区,酒席一般都是在开阔的村场晒地和自家屋子和楼顶上摆。
几口热气腾腾的大锅,请村里的大厨外加几个跟班,再加上邻居的帮忙以及亲朋好友、全村老小的捧场,“酒席”那个热闹劲儿,想必也曾给你留下难忘的回忆。
农村酒席的味道,真的是一种不能被复制的味道·····
搭棚子,砌炉灶,架案板
▼露天厨房
这个时候,自家的厨房显然太小太小~~必须搭建一个露天”厨房“才能伸展手脚。
▼油桶炉子
那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这样的油桶炉子,易搬放,挡风,导热快。
▼砖泥巴灶
其实最早的时候还是泥巴灶,后来有了青砖、红砖之后,人们才开始用砖头砌一些临时的灶。
烧木柴,那火叫一个旺呀,弱弱的问一下,有小伙伴趁那个机会烤番薯或芋头的吗?
▼简易“案板”
由于菜太多,通常都会架块木板或者拼几张桌子,充当厨房操作台。
而且菜必须分门别类的摆放好,开席的时候直接端上桌。
唉。这种壮观的场面只有在农村老家才能见到~~~
准备锅碗、桌椅▼大锅
其实在那个年代,在农村,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是这种超级大的锅。
但是一家顶多也就2-3个,这个时候就必须去其他人家里借来用。不得不说,那时候农村人把那种互帮互助,充分利用资源的美德真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大碗
那些年,很少人出去打工,基本都在家种田。所以,人人都干体力活,成年人吃饭都是用大碗。
而且农村办一次酒席,得要好几百个碗,所以,这个也得是到村子里把各家各户的碗盘集中到一起。
▼八仙桌
这种四方桌,一桌八个人。“坐席”的时候按照辈分来区分位置,有的地方称一席(上席)、二席……有的地方称主席、陪席……有些农村现在用的是圆桌,可以收起来,也不占地方。
▼长条凳
那时候,都是坐这种长条凳。窄窄的,长长的,可坐2-3个人。
开席前主人家都会去村里各家各户借来备用,为了不弄错,通常会用粉笔做个标记方便辨认~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都是是一人一个椅子了。
请掌勺大厨
办酒席是个大事,需要做平常难得吃到的大菜,而且主人家还必须考虑菜的味道,所以一定要请一个远近闻名的土厨师掌勺。
虽说这大厨没“厨师证”之类的身份证明,但是他做菜的味道和风格,大家都心知肚明,因为做这一行靠的都是口碑。
所以说,能被主人家请来帮忙的肯定都有两手绝活。
如今,这种乡村土厨已经慢慢消失。相反,一些在城里打工的新型厨师慢慢走进乡村,做起了“农村酒席一条龙”的生意……主人家只需出钱和场地,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自发来帮忙的小工那时候酒席上的大事小事都是亲力亲为,光自己一家人肯定是忙不过来。遇上这种大事儿,自家的或隔壁左右的人都会自发过来帮忙,这已是约定俗成的事。
农村做酒席你会看到墙上贴着一张大红纸,红纸上写着具体的工作安排,上面一般会有一个有威望的人做总指挥。具体谁做什么都安排得一清二楚。
帮忙的人,他们也早已习惯于这种排场,驾轻就熟,按部就班,分工负责,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只等亲友到时开宴。
▼有人摘菜~
▼有人洗碗碟~
▼有人切菜、配菜~
▼有人烧火
▼有人盛菜、装盘
▼有人端菜
办这么多酒席累不累?说不累那是假话。但是大家累并快乐着,脸上也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觉就像是自家摆酒一样~~~
准备食材岑溪农村婚宴的菜肴主材有几个基本大件是不可少的:鸡、鸭、鱼、猪肉、猪蹄,所以主家一般都会准备很多。
▼杀鸡、宰鸭
岑溪农村人家里都会散养一些鸡鸭,平时是舍不得吃的。可到这个时候就会大方的拿出来~现在多数都是买的了
刚刚还活蹦乱跳的鸡鸭这时候都将变成美味!
必备的菜很多菜是必备的,据说都是有讲究的,有很美好的寓意。
酸嘢和酸猪脚。
▼
酸嘢一般是酒席的第一道菜,既可以开胃,又有好寓意。
酸"谐音为“孙”。所以象征主人家的添子添孙的美好愿望。
▼蒸菜
象征蒸蒸日上
▼肉丸
象征圆圆满满~
▼全鱼
代表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白斩鸡
无鸡不成宴,白斩鸡是必备的
▼芋头扣肉
寓意丰收、富足
▼酿
寓意吉利、团结
▼猪蹄,
趁热吃口感软烂,放凉后再吃则口感更筋道,寓意圆圆满满。
▼糖醋排骨
寓意甜甜美美,幸福如蜜
唉!不说了,满满的都是回忆。
好久没吃到农村的酒席了
想想都有点流口水了。
反正很想念,想念,想念……
有回去岑溪老家一起喝喜酒的吗?
准备好利是,执衫儿、裤儿转去咯啵
(来源
网络)
广告合作:电话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