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学院施铁靖教授在岑溪市城严村高族

广西河池学院施铁靖教授

在岑溪市城严村高族宗祠庆典上的讲话

尊敬的中华高氏宗亲联谊会高驰凯先生

尊敬的岑溪高明坤先生

尊敬的岑溪高族理事会、联谊会的先生们

尊敬的岑溪高族的父老乡亲们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作为岑溪高族宗亲落成庆典的特邀嘉宾,我深感荣幸!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宜州高族宗亲以及我本人,向岑溪市城严村高族宗祠落成庆典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认为:修建宗祠,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任何一个优秀的大家族,都有自己的家族宗祠。《周礼》中的“祀与戎乃国之大事”。可见,从夏、商、周始,祭祀祖先是国家的大事,而祭祀的地点就在宗祠。无论是天子、诸侯、士族,都是如此。就中国而论,建立宗祠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岑溪高族在新形势下建成自己的宗祠,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值得点赞的。建成岑溪高族宗祠,是继年恢复谢村“大夫庙”(已列为岑溪市文物保护单位)之后的又一盛举。可喜可贺!

再从社会学或政治学意义上说,优秀的家族建立宗祠,对于社会管理,无论是在古代抑或是在现代,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宗祠,可以传承祖先的美德,团结全体宗族父老和兄弟姐妹共同进步;可以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和谐。每个家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细胞。每个家族健康了,中华民族就健康了。所以,家族强则民族强,民族强则国家强。以高明坤先生为代表的岑溪高族的精英们,能深谙其中的道理,的确难能可贵!

“开岑溪之祥,衍宜山之秀”。作为文史工作者,我研究了你们高族祖先在明代宜州九代人近年的人文史。首先是高林公作为明朝的孝廉,随着舅父庆远卫指挥使彭举将军,洪武年间,举家由山东青州乔迁至宜州。在高家堡落籍以后,以教书为业,将孔孟之乡正统的中原文化,传授壮乡子弟,使宜州百姓沐浴在儒学的春风之中。同时教育高氏子孙“耕读传家”,形成宜州高族家风:忠君爱国,积德扬善,孝悌传家。在高林公的子子孙孙中,牢记组训,秉持家风,兴旺发达了九代人。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而明代高家的实践,则破除了这种“陈说”。高林公的孙子高嵩官居正三品“太仆寺卿”。相当现在的“省部级”。而高林公的九世孙熊征公,甲申之变,明朝坠落,在苦难中落籍岑溪。但他继承先人遗志,艰苦奋斗,坚持信仰,以卓越的政绩,获得朝廷认可,被一代明君康熙大帝提为“秩三品两浙盐运使”。又一个“省部级”。当时的熊征公已经65岁了,大器晚成。一个是明朝的高嵩公,一个是清朝的熊征公,都逝于任内,都获朝廷“赐葬回籍”,沿途州、县均香案迎送,“极具哀荣”。一个家族拥有两朝不同民族皇帝赐葬回籍,并享哀荣的祖先,这在当时整个广西布政司都是罕见的。什么叫“祖德如山重,宗恩似海深”?这就是祖德,这就是宗恩,高族祖先的励志,就是最好的诠释!

岑溪高氏宗祠的建立,就为岑溪高族宗亲提供了继承弘扬高氏优良家风的平台。我相信:高氏祖宗在天之灵,俯看后世子孙们在宗祠里获得家族遗风的熏陶,一定深感欣慰!我作为生长在宜州高家堡的文史工作者,在有生之年,会继续书写明代宜州高家的故事,永远弘扬高族:“忠君爱国,积德扬善,孝悌传家”的精神。建立高氏宗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谢谢大家!

施铁靖年9月8日

施铁靖

感谢您支持中华高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enxizx.com/cxsxw/11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