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是一种仪式
岑溪人爱过节。
除了汉民族地区普遍重视的春节端午元宵中秋,岑溪人对于另外一些节日也是乐此不疲,有某一些节甚至超过了春节的隆重性,这些节日分布于全年的各个月份,总让人有一种一整年都在为过节做准备的错觉。
1人日过完年三十和年初一,又尚未到元宵,人日大概是唯一一个被包含在节假里面的节日了(虽然中秋有时候也会被包含在国庆假日里面,但那仅是偶尔有之)。人日,是指每年正月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岑溪人对于人日倒不见得有多么的隆重,也没有戴人胜的习惯,但是街上的人流和人们的情绪,倒是真真切切地在表达着这个节的气氛。
2上灯节人日过后的几天无疑岑溪人都会陷入一种荣耀般的喜庆之中,因为上灯节可不是谁都能过的,要喝酒的人从初九甚至初八就开始忙着买小衣服和其他的礼品,要宴客的人更是要从初五甚至年前就开始准备物件,街上的宫灯更是大大小小地摆满了整条街道。"上灯"的风俗始于汉朝,曾在两广地区非常流行,如今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岑溪、藤县、容县、富川、桂平等桂东地区及广东省部分地区延续了这种风俗,但是隆重程度远比岑溪弱。小的时候在街上还见到过纸制的宫灯,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现在也几乎不见了,倒是精制的越来越多,三层四层的也不少见。
3茄子豆腐节小时候父母总会说一句话叫“四月八,大涝发”,意思是说到了四月初八这天会下雨,严重的还会有轻微的涝发生。农历4月初8已经立夏,南方进入雨季,雷雨增多,华南早的话已经会有台风了,故有此谚语。过了四月八,夏季升温明显,炎暑将临,家里的棉被可以洗干净收起来了,因此也有人说“不过四月八,公收婆又挖”。后来有人跟我说这也叫茄子豆腐节,我有点懵,这怎么扯到了这上面去了呢,大概也就是“民以食为天”的内涵吧。茄子酿,苦瓜酿,在这个季节吃是美味不过。
4七月十四节严格地来说,七月十四是佛教盂兰盆节,但是岑溪人明显不是为着佛教过这个节的,起码大多数人不是在过佛教的七月十四,它更像是中原地区的中元节(七月十五),其实是把“鬼节”当作一种灵魂的崇拜。农历七月十四这一天,大街小巷到处飘荡着糍粑、烧鸭的香味。人们买好过节的用品,燃上香烛,摆上鸭肉、饭、水果等食品祭过祖先后,一家人便围坐在一起,共享节日午餐。因此,在广西人的眼中,七月十四不仅仅是神秘的“鬼节”,又是一家老小团聚的日子,这也是难得的一个不是吃鸡而是吃鸭的节日。
5重阳节八月十五酿桂花,九月初九茱萸插,与我们熟悉的古诗“九月九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不一样,岑溪的九月九倒是以祭祖和庙会为主,记得年的时候覃氏宗族活动还是非常隆重,手举帅旗,舞龙策马;还有各个乡镇都会在重阳节祭祖或者敬老活动。
6冬至都说冬至大过年,有些家庭会在冬至这天等吃豆腐酿,还有些家庭会选择过冬至时包米粽,小时候妈妈就很热衷于包粽子,而且总是喜欢把馅料放得很多,当然了,餐桌上必定少不了白斩鸡这一道菜,在岑溪,冬至是和清明一样重要的节气和节日,所以岑溪人都会选择在冬至当天,早早地买好一只鸡,待到下午就宰杀。岑溪的白斩鸡,多是三黄鸡为原料,放上姜葱蒜等调料,真是神仙也忍不住,要来尝一尝鲜。
当然了,岑溪这些年还陆续出了各种米粉节、桔子节,这些虽然说不上是正经的传统节日,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岑溪人对于“节”的重视,每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和辛苦,我们都愿意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也向我们所敬畏的先辈和神明表达思念和感激,虽然“节”有可能只是一种精神附会,但是我们仍然愿意或者说是我们主动去接受呵呵创造一个又一个娱乐自己的节日。
你还知道岑溪人过哪些节吗?你记忆最深的节日习俗是什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