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考交流群:
国考常识判断题一共有20题,每道题0.5分,一共是10分,虽然分值不大,但是上岸,有时候就是一分之差。
(点击放大,查看大图)
今年国考考什么?口诀速记法有哪些?
#国考导学课——常识判断#
上岸抢先学,“0”元在线观看
今晚19:30叫上小伙伴一起来看~
考情分析
01常识判断主要测查考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辨别的基本能力。常识判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法律、政治、经济、科技、历史人文、地理、生物医学、生活常识等知识领域。
具体知识点如下:
(点击放大,查看大图)
从近几年国考来看:省级以上与市(地)级以下试卷中常识判断部分均为行测试卷的第一部分,且都是20道题。两套试卷有很多题目是重合的,地市级的考查范围相对集中,副省级比较广泛,但法律、政治(哲学)、经济、历史人文和地理科技都是二者的备考重点。
近年来,常识判断国考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第一是出题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排序题、判断正误题、对应题外,出现了图形题、场景题等新形式。
第二,国考对国内热点考查频率越来越高。
第三,考试难度增大。常识考试难度增大体现在题目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原来一道题只会涉及到某一个模块的知识点,现在是多个知识点杂糅。例如把历史和科技结合、历史和文学结合起来考查。
备考建议
02
鉴于常识判断模块的特点,我们在备考中一定要做好规划、强化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应对自如。
01抓住考试的重点
有的放矢。法律、政治(哲学)、经济、历史人文和地理科技都是我们备考的重点。我们应该将这些知识点进行仔细梳理,然后将其安排到每天的学习中,并且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时复习。比较好的效果是隔周复习。而对于相对次要的知识点,我们应该融入后半程复习中,这样既可以考点全覆盖,又可以突出重点。
02
掌握考试中的常用解题技巧
和行测其他模块一样,常识判断在知识点学习和刷题过程中,要有意识的积累和发明一些考试技巧,毕竟得分才是王道。以下给大家提供一些基本方法。
1、排除法
相信每一个人都很熟悉排除法,排除法适合于行测每个模块,常识判断题更是如此。无论是平时刷题,还是考场之上,都会有一些生僻的知识点或者一时拿不准的知识点,都需要通过判断其他选项来进行排除,得到最后答案。有同学说,大部分情况总是能排除两个,在剩下的两个中选错,这说明你的积累量不够,或者是积累得不够细致,在备考中只有对概念细分,才能用好排除法。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下列属于政府投入保障政策的是()。
A.支持文化企业在海外投资,投标,营销,参展和宣传活动B.继续完善文化市场的准入政策,喜迎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C.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享受税收优惠
D.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
题干要我们找政府对文化的投入保障政策,“投入保障”是核心概念。A、B两项属于“文化贸易促进政策”,是投入政策,而非投入保障政策,故排除。C项“税收优惠”属于“文化经济政策”,故排除,正确答案为D。
2、去同存异法
去同存异法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目标,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一下:
在我国,下列所得中,可以免纳个人所得税的是()
A.保险赔款
B.利息、股息、红利所得C.偶然所得
D.财产转让所得
观察选项,BCD三项都有“所得”二字,而A项为“赔款”,与“所得”差异较大,因此可以去同存异,选A选项。
3、口诀法
常识判断内容很多,怎样来快速记忆这些内容这是一个难点,为了使大家能够快速记忆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把常识判断中的一些高频考点编成口诀的方式来记忆。口诀法适用于条数多的知识点,摘取关键字,重新组合,根据谐音,形成口诀。比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几个特征中分别取一个字,连在一起“民工有活定和谐”,这样就很容易把和谐社会的特征记住了。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内容的是()。
A.民主法治
B.诚信友爱C.安定有序
D.科学发展
运用口诀“民工有活定和谐”就可快速解题,答案是ABC。
4、周年纪念联系记忆
这种方法多用于历史知识点的记忆,例如年是建军90周年,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这些重要的周年纪念是大家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