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食事,笋话春秋

立春过了,万物复苏,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饮食上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此时的江南人家必然是要抓紧时机,从春节开始就会好好吃上几顿笋的。

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各地农贸市场关门,快递业务不流通,在一阵清风润雨之后,眼看着春天的精灵们一个个萌萌的想冒出土,江浙一带的笋农们却犯了难,这也让一些吃货超级粉们开始惦记鲜嫩的那个味道。

-春天蓄势待发-

NO.1

深藏滋味年皇宫贵族们的醉爱

立春过了,万物复苏,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饮食上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此时的江南人家必然是要抓紧时机,从春节开始就会好好吃上几顿笋的。

其中《诗经-大雅·韩奕》一诗描写:

“其蔌维何,级笋及蒲”

说的是西周王朝后期内忧外患,渐趋衰落,有作为的周宣王力图振兴,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关系,实行开明政策,其中之举就是封韩侯扩建韩城加强北方防务。年轻的韩侯受封入觐,得到了龙袍、玉器、车马等优厚赏赐,备受宣王优宠。在韩侯离开都城时,依据礼法,朝廷还派卿士大夫设丰盛宴席给他饯行。诗歌中描述的,用的酒肴是什么?备酒百壶甜又清,炖鳖蒸鱼味鲜新。用的蔬菜是什么?嫩笋嫩蒲香喷喷。盘盘碗碗摆满桌,侯爷吃得喜盈盈。

在《周礼》中,则把“笋菹”列为居家美食,这里的笋菹指的是腌制的笋。舌尖上的秦朝,烹调方式沿袭了周代的烹饪技法,由于秦朝战争多,秦人不爱炒菜,喜欢用炙烤,贵族们的餐桌上烤制、炖煮着猪、羊、鹿、鸡等肉类菜品,举樽喝酒吃着火锅;百姓的餐桌上绝大多数时间焯烫着蔬菜。所以子月认为那会的笋估计除了做成咸菜,人们还会烤着吃或者水煮着吃。秦朝统一六国后,南北饮食融合,秦汉年间,冬笋己被列为贡品,当时也许只有皇宫贵族们才能吃到其它更美味的烹制方式。

唐太宗当朝执政期间,着迷“鲜镜”,每年春笋上市,总要召集群臣共赴“笋宴”,用笋来象征国运昌盛,比喻大唐天下人才辈出众多,犹如“雨后春笋”,促使竹笋进入百家宴席佳肴之列。

相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他的妻舅李煦,还曾用“笋宴”招待南巡的康熙皇帝,并获得赞赏。

NO.2

文人雅士诗味与口味的融合

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在古代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岁寒三友中的竹子自然成为清高的象征。中国的竹文化历史,使得竹笋也成为诗歌文化中脍炙人口的一个创造元素,它使竹文化的韵味进入饮食领域,历来文人墨客多有歌咏。

苏东坡有诗: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杜甫曾写过: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的诗句,道出他对竹笋风味的喜爱。

南宋诗人陆游曾在江西品尝过“猫头笋”,

念念不忘珍品美味,写下了: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的著名诗句。

清代画家郑板桥对家乡的竹笋也是念念不忘:

“江南竹笋赶鲋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关于笋的烹饪,有经验的厨师,据说连煲笋的汤都舍不得倒掉,每做别的菜,就要兑一点进去,相当于味精了。笋的调味,古代厨子烹饪它都快达到魔法的境地了。连残汤剩汁都能画龙点睛,把一道新菜全“盘活”了。至于这种奇妙的笋汤(又叫笋油)的提炼办法,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详细记载:“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做豆腐法,上加一枚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

“笋油”这个名听着诱人流口水,自小生长南方且精于美食的朋友们也很少有人熟知。这种调味汁并不是真正的油,而是浸泡过笋的盐汁,实际上是制造笋干过程中的副产品,因此也叫“煮笋老汁”。清时,盛产竹笋的地方都会大批制作笋干,过程中会在大锅中反复煮新笋,煮好一批之后捞出,接着再下一批。但锅内兑有盐的煮笋水却不更换,如此经过持续的一道道工序之后,那锅中的煮笋汁就变得像酱油一样,黑里透润,滋味醇厚,洋溢着笋香,一旦作为调料浇入各种菜内,鲜味绝伦,远非酱油能比。有意思的是,在清代,是出家和尚们特别擅长制造这种笋油,不仅寺中自用,还作为联络感情的精品礼物,赠送给有缘的施主们。僧人与居士都必须断荤,甚至葱、蒜也不能沾,所以笋油这样的调味品对于素馔就格外重要。

林洪的《山家清供》,给鲜笋起了个外号,叫“傍林鲜”:“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根据他的讲授,鲜笋最好现摘现吃,一分钟都别耽误,就在竹林边,用芳香的竹叶为燃料,当场煨烤,可见环境或氛围也能激活新笋那天然的鲜美。这绝对是最正宗的“绿色食品”了,不仅就餐环境是一片绿林,烹饪方法也是返璞归真的。不知竹林七贤之类古老的隐士,是否就地取材,使用过这种“叫化鸡”式的吃法?想来只有超凡脱俗的人,譬如隐于山林者,才能体会到竹笋至真的味道。而所谓的“真味”,就是于平淡中见神奇,有一颗淡泊的心,才能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

NO.3

笋的鄙视链及营养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产竹子最多的国家,早在晋朝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70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竹笋的风味。宋代德清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也记有80多个竹笋品种。现代人统计多达种,其中有多种可以用来吃。

很多人看过《舌尖上的中国》临安竹笋“黄泥拱”那集之后,以为只有春天才有笋吃,虽说春笋是时令蔬菜,四月下旬就下市了,其实不然。在盛产竹子的浙江安吉、临安以及南方一带,几乎一年四季都有鲜笋吃。而这其中,被端上餐桌做成佳肴的以毛竹笋和雷竹笋为多。

比如2-4月份的春笋(山上出土的即将长成毛竹的笋,毛笋个子最大,穿着黑乎乎毛绒外衣。田地里人工种植的雷笋),5-8月份的高山小野竹笋(含石竹、水竹、红竹、金竹、方竹等围度较小的细竹子),6-9月份的鞭笋(竹鞭上长出的嫩枝杈),10-1月份的冬笋(山上未出土的刚冒出嫩芽的黄泥拱,长大后变成毛笋。还有田地里人工种植的雷笋),都是上好的美食。

作为临安地道的吃笋超级粉,子月认为笋的鄙视链是这样的:冬笋—春笋—小野竹笋—鞭笋

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竹笋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它有大量的游离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所谓游离氨基酸,就是不构成蛋白质,可以在竹笋里面东游西荡,竹笋的鲜味就是这些氨基酸的表演。甜度跟碳水化合物有关,而嫩度则与膳食纤维有关。

关于哪种笋最好吃这个问题,可能对于像我这样的超级粉们,也许各执一词,争个几天几夜也说不好,还是根据个人喜好哈。子月这么排序,只是觉得按季节不同,产量不一,其实只要是时令的,就觉得滋味鲜美。比如石笋、小野竹笋和毛笋,一般春夏暖和之际,产量多;当地农户一顿吃不了太多,采回来都是煮熟晒成干,等到笋少的季节,再拿出来吃,就是笋干老鸭煲、腊肉笋干之类的美食了。农忙的时候,没时间做菜,笋干拿出一根,撒点梅干菜,鸡蛋打一个,来点葱花,开水一冲泡,就是一碗下饭的汤菜了。

一般春笋在满足江南食客的嘴和胃之后,略有盈余,才得以北上。然而,在远离竹海的北方,品尝到至鲜的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南北方对笋的吃法理解也是有差距的,竹子喜温怕冷,对湿度和年降雨量也挑挑拣拣,所以南方竹林繁茂,秦岭淮河以北就稀少许多。

竹林不均衡的分布在古代甚至闹了个“食笋煮箦”的笑话——一北方人在尝过吴地的笋后,回家就把竹席煮了。从此坚信南方人是群味蕾不高贵的大骗子,哈哈。至今相信还有很多北方人想吃笋,喜欢吃笋;物流便捷了,可以买到新鲜笋,但还是因为不怎么会烹饪,处理不好笋的涩味而放弃了。包括饭店里吃到的鱼香肉丝里的笋,手剥笋等菜肴,一般都是经过处理后的失去了原有鲜滋味的。所以,那种“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有时候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了。

NO.4

中国各地笋的吃法浙江

腌笃鲜

人们经常拿竹笋与猪肉相提并论,在于它们是最佳的荤素搭档。江浙沪一带的腌笃鲜是出了名的鲜美。杭州从宋朝开始便已全民进化成吃货,大概是骨子里有种清淡平和,超脱世俗的文雅,杭帮菜里的笋,不会叫别的味道喧宾夺主,看重的是一个“鲜”字。

油焖春笋

杭州三十六道名菜中,油焖春笋,是一场笋的独角戏;而杭州小吃界的丰碑-片儿川,却是春笋、雪里红和细面们的小夜宴,有它的浇头菜,那汤汁才鲜的不得了!

糟烩鞭笋

传说杭州孤山的广元寺附近有一片竹林,寺内和尚很爱吃笋,却又不善于多样烹调,只会烧烧煮煮。苏东坡出任杭州刺史时,与寺里和尚有所交往,便把自己的"食笋经"传授给他们。用嫩鞭笋加上香糟,经过煸、炒、烩等而制作成的这道菜,香味浓郁,十分入味,富有特色。糟烩鞭笋经历代相传,成为杭州有名的传统素菜。

石笋老鸭火腿煲

天目山地区的野生小竹笋——石笋,数临安和安吉最多,这种笋,在人迹罕至的荒野丛林之中,是所有竹笋中少数能保证纯天然的野竹笋,海拔高,生长周期长,一般夏天才有。有吃货认为:是笋中的贝克汉姆,主要是它做成笋干实在太过鲜美,堪比小鲜肉时期的贝克汉姆……是杭帮菜种老鸭煲汤的俱佳食材,不管是炒、煎、干锅它都好吃。

天目手剥笋

天目手剥笋采用的就是天目山山脉附近的野生小笋做的,口感好,笋的品种好,是临安和安吉的特产。开袋后味道清鲜纯正,是餐桌上一道精美的冷菜,也有辣椒重口味的。

四川

鱼香肉丝

四川十大名菜中的一道传统菜-鱼香肉丝,其中的一丝就是笋丝,它以鱼香调味而得名。相传灵感来自老菜泡椒肉丝,民国年间由四川籍厨师创制而成。在漫长的实践中,人们发现每食到正宗的鱼香肉丝时,都是选用冬笋为配料。主料里肉丝的棕红色、木耳的黑色;辅料里冬笋的白色、葱花的绿色,胡萝卜的橘红色,它们各自的色泽不同以及其口感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细嫩、脆嫩多味食材同时入口,正好给食者爽口不腻之感。

火锅里的竹笋涮菜

腊肉炒笋

在四川以南的地区,还有一种慈竹笋,它外表黑乎乎的,比一般笋要苦涩一些。每年的八九月份就是采挖的旺季,农民都会纷纷到竹林里挖慈竹笋,所以四川人在夏天也能吃到很多慈竹笋。当地,慈竹笋炒腊肉就是最香的,竹笋吸收了腊肉的香味,同时腊肉变得没那么油腻,配上四川独特的辣椒,爽脆可口,用来下饭味道一绝。

九斗碗里的明笋

九斗碗,也被人们习惯称作坝坝宴、流水席、九大碗、九个碗等,是四川地区传统特色菜肴之一,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泸州一带叫田席,是川菜筵席的重要组成,是四川民间宴会以大众便餐和家常菜肴为主,以三蒸九扣的形式制作的筵席,因筵席多摆在农村田间院坝里举行,故得名田席。基本都是肉类组成,笋等蔬菜当配菜。

凉拌麻辣笋

云南

云南竹类资源丰富,竹林资源和天然林面积均居全国首位,竹笋类别也很多,所以云南人对于笋的吃法也是多种花样。云南融入了26个少数民族且有北方汉人痕迹的地方,各种味蕾融合了云南地方食材特性,由此造就了富有川味的滇菜、酸辣的傣味以及回族清真菜系。竹笋作为多性食材,可以兼容多种其他食材,如腊肉、牛肉干巴等。在云南的炎热地区,普洱、版纳、临沧、德宏一带,有一种叫甜竹笋,新鲜的甜竹笋是甘甜的,水分很多,砍下来根部就直接可以生吃,清甜脆口,这个跟台湾的绿竹笋有一拼哦。

但通常的吃法是爆炒,煮汤,以及火烧后舂吃,不同的吃法味道不同,做成酸口味还是当地人的最爱。

酸笋牛肉

比如西双版纳,临沧,怒江,墨江等地家家必有酸笋,可以做成多种酸笋配菜,如酸笋鸡、酸笋鱼。其中酸笋牛肉的笋味道让人难忘,吃饭时配上牛肉制成酸辣美味的笋炒牛肉,是让人胃口大开的佳肴。

酸笋鸡江西井冈烟笋

方圆八百里的井冈山,素有“革命摇篮”的红色美誉,同时又是举世闻名的天然氧吧、绿色宝库,是翠竹的海洋。这里盛产着各种各样的美味竹笋,而“烟笋”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竹林瑰宝,被誉为“竹林海参”——在遮天蔽日竹林中,鲜嫩爽脆的一棵棵大竹笋被采集到一起,剥去层层外壳后用清澈甘润的井冈山泉水一煮,顿时香气四溢,再用木炭文火焙烤至干,熏制成黑褐色的笋干,这就是“烟笋”。烟笋是赣系十大菜肴之一,为江西省井冈山山区特色的传统名肴。以其烧肉,肉味甘美,而笋味绵长。吃法也很多:有水煮烟笋、烟笋烧五花、烟笋炒腊肉等。

腊肉笋片

福建

在福建几乎每个季节也都有笋,冬天有冬笋,夏天有南靖的冰镇绿笋,春天有闽东北的笋,这就是时鲜美食,也是专属于福建的味道。历史上,闽侯南屿栽种的香丝竹面积最广,产笋量也最高,制作出的笋丝数量最多,销售量也大。

南屿笋丝

南屿笋丝制作于清康熙年间,是南屿园里前的一个黄姓笋农之妻不经意间制作出来的。黄妻为平潭渔区渔女。某年盛夏,黄母得了痢疾,拉泻厉害,她几次用香丝竹之笋煮熟之汁液,治愈了母亲之病。此后福州沿海诸县渔民便以海鱼煮笋丝为上乘菜肴,款待宾客,后来又作为婚丧节庆上桌的盘菜,还以东家用的笋丝量多与少来衡量酒席办得好与坏。南屿的笋丝味酸咸、醇香,质嫩脆,色素白,笋丝鱼汤,南屿笋丝与鱼相烹,可去鱼的腥味,鱼汤有酸甜可口。

很多外地人到福清、厦门、漳州的餐馆或者做客,很大概率会被一股臭味熏走,很多人也一定会问这种加了香芹,还非常臭的汤到底是什么?没错!就是酸笋。福清特产的调味品“酸笋”,滑粉,煮面、菜稀饭、鱼等等没有加它就会觉得缺了什么。

由于各地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的变迁,云南、广西、贵州与福建各地的酸笋味道其实都有些微妙的差别,就像腊肉一样,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人们追求的都是适应于满足当地生活方式的味蕾!

闽北的酸菜炒笋

客家菜中的酸菜炒笋看这光泽的卖相,与湘菜有点类似哦,吃起来让你欢呼雀跃,很下饭。

广西岑溪竹笋酿

岑溪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竹子资源非常丰富,葱葱郁郁的竹林遮天蔽日,苍翠欲滴。每到春天,河畔、山上的竹笋就沐浴着春雨破土而出,人们这时总要采回一篮篮嫩绿可爱的竹笋,制成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竹笋酿。岑溪竹笋酿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原汁原味,吃起来爽滑可口、油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岑溪竹笋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的特色美食,如果你到岑溪去,热情淳朴的岑溪人定会拿出这道美味可口的佳肴款待你。

粉里的酸笋湖南益阳桃江茗笋钵

湖南是一个产笋的好地方,最出名的便是浏阳的雷笋与益阳桃江的白笋,几乎与辣辣的湘妹子一样出名。桃江茗笋钵这是一地道湖南家庭菜,所选用的是桃江特产大笋,色白,口感鲜嫩。用鸡汤在干锅中煨,放入不多的剁椒,充分吊出了笋的鲜美味道,越吃越入味。

湘西雪峰笋

湘西雪峰笋是特别下饭的一道菜,用雪峰笋、湘西腊肉等一起炒的。雪峰笋相比其他竹笋纤维更加细致,笋丝切的非常细,吃起来既不会觉得柴,也不会觉得硬,还带着一些辣辣的味道。

贵州筒筒笋

筒筒笋是贵州省赤水市一种非常传统的特色美食,主要是用当地的新鲜庆竹笋制作而成。其制作方法是选用了背阳、湿地生长的庆竹笋,采收下来以后,去壳熏烤凉晒贮藏,再经过多道的漂洗工序后切断下锅。是赤水市当地非常受欢迎的一道地方风味美食,也是众多外来游客们眼里的纯天然美味佳肴。

赤水玉兰片

赤水玉兰片是遵义市赤水市非常著名的农家特色特产。赤水玉兰片是采用了当地未完全出土或是刚刚出土的幼嫩冬笋、春笋,经蒸煮、切片、熏磺、焙干等工序精细加工而成的一种高级笋干,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特色产品。

苗家糟辣竹台湾绿竹笋沙拉

台湾有一种笋叫绿竹笋,长的像马的蹄子,也叫马蹄笋。这种竹笋适用于各种烹制,怎么做都好吃,最大的特点它可以生食。它的爽脆,它的甘甜,近似乎梨,所以也是被人们当作水果沙拉来食用,在日料中用的比较多。夏季冰镇后的绿竹笋,清甜脆爽的口味非常受人追捧。它的甜度应该是所有笋中含糖份最高的,是笋的甜王。依台湾人的传统,点些酱油膏更是天下美味。

咸蛋绿竹笋荠菜绿竹笋西餐里的绿竹笋

END

原创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作者参考多种资料整理编写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图片和部分文字均来自网络

如若转载,请私下联系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enxizx.com/cxszz/6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